400-820-3093
公司动态
从“账本”到“中枢”:北京地铁的数智答卷
分享到:

北京地铁凭借其在数智化领域的卓越探索与开创性实践,成功斩获“2025数智先锋奖”,成为交通运输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璀璨典范。北京地铁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领军者,长期以来始终积极拥抱数智化浪潮,全力推动数智化在地铁运营全流程的深度应用。北京地铁携手用友以“财务数智化”破局“数据孤岛、人工低效”的管理困局,不仅实现自身从“核算型财务”到“决策型财务”的跨越,更给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打造了可复制、高价值的“业财融合”数智样本。


这一殊荣的获得,标志着北京地铁在数智化领域的深度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数智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北京地铁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数智化创新投入,不断探索数智化应用的新边界,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北京智慧与北京方案。



01、从“轨道开拓者”到“数智探路者” 北京地铁的行业标杆底色


提及北京地铁,多数人想到的是“日均数百万乘客的通勤动脉”,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领域,它早已是“开拓者”与“领航者”的双重化身:1970年成立之初,便肩负起“开通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的使命;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已成长为覆盖北京核心区域、员工规模超3万人的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承担着“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核心职责。


如今的北京地铁,早已超越“单一轨道运营商”的定位——其运营线路串联起商业、住宅、交通枢纽,客运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首位;更以“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运营商”为目标,持续探索“安全、高效、精细化”的管理路径。而当“数智化”成为破解公共交通“管理复杂度高、数据分散”的关键钥匙时,北京地铁将突破口锁定在“财务”这一企业管理的“中枢神经”:如何让财务数据从“幕后账本”走向“前台决策”,成为其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命题。



02、破局“数据孤岛” “一核三翼”架构的全链路解法


北京地铁没有选择“零散修补”,而是借鉴“数据中台”思路,构建“一核三翼”数智架构(“一核”为统一财务域数据中心,“三翼”为智能报告、风险预警、移动查询),实现从“数据碎片”到“决策资产”的转化。


一核:统一财务域数据中心,打通“数据烟囱”

过去,北京地铁的财务数据“各自为战”——预算数据在预算系统、收支数据在核算系统、资金数据在资金系统,分析某条线路的运营成本偏差时,需跨系统调取数据、手动核对口径。如今,基于用友技术支撑的“统一财务域数据中心”实现两大突破:

数据标准归一:将多项财务数据字段统一定义,确保“同一项数据,只有一个口径”;

实时数据汇聚:自动同步各系统数据,替代人工录入,数据准确性从95%提升至99.5%。


三翼:三大智能场景,破解“人工依赖”

若说“数据中心”是架构的“地基”,那“三翼”便是直接解决业务痛点的“核心能力”,每一项都对应具体管理需求:


智能报告:从“3天编报”到“0.5天自动出”

“以前每月末,财务团队要加班3天:从预算系统导执行数据,从核算系统导收支数据,再手动填进Excel模板,稍不注意就出错。”这是北京地铁财务人员的过往常态。如今,系统内置日/周/月/季/年报标准模板,数据自动从数据中心抓取、更新、生成分析报告仅需0.5天,还能自动生成趋势图表;更告别“纸质呈报”,管理层在线即可查看,点击数据就能穿透至“具体线路、具体项目”。


风险预警:从“事后补救”到“事前提醒”

作为大型国企,北京地铁对“财务风险防控”要求严苛;

数据每日更新,指标触及阈值(如成本超预算5%)时,自动向财务负责人、业务部门发送预警;

管理层点击预警数据,可层层钻取至‘某台设备的维修支出明细‘,风险发现时间从“3天后”提前到“1天内”,因风险导致的损失减少40%。


移动查询:从“电脑端受限”到“指尖查数据”

过去,管理层出差时想了解“当日资金余额”,需等财务人员发报表;想查看“某线路收入进度”,只能回到办公室登录系统。现在,系统核心功能迁至移动端——打开手机就能看“关键指标看板”,预算执行率、资金净流入、风险预警项一目了然;甚至能“钻取”细节数据,比如点击“运营收入”,即可查看各时段、各站点的客流与收入关联数据。


03、不止降本控险 打造城市轨交数智新范式


北京地铁财务预警系统的价值,远不止“财务效率提升”——北京地铁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输出三大可复制经验,推动行业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转型。


对自身: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的蜕变

效率层面:源头数据人工录入减少70%,原本10人负责的数据整理,现在3人即可完成审核,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200万元;

决策层面:通过“线路收入-客流-成本”的联动分析,随时随地获取数据,及时做出决策,管理层的决策响应速度提高了50%。

风险层面: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溯”的风险防控体系,保障企业合规运营。


对行业:三大可复制经验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普遍面临“业务体量大、数据分散、管理精细化要求高”的特点,北京地铁的实践提供清晰路径:

切口要“准”:不必追求“大而全”,可从“财务”这一核心领域切入,以点带面推动数智化;

数据要“通”:先统一数据标准、打通“数据烟囱”,再谈智能分析,避免“技术先进但数据脱节”;

场景要“实”:数智化功能需贴合业务需求,比如预警指标关联“线路运营、设备维修”,才能真正赋能决策。




展望未来,北京地铁已启动下一阶段规划:研究“数据资产核算系统”,探索数据的“价值量化”;将“乘客满意度、能耗数据”纳入财务分析,进一步深化“业财融合”。


从“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到“数智先锋”,北京地铁的转型故事证明:传统公共服务企业的数智化,无需追逐“炫酷技术”,只需紧扣“业务痛点、管理需求”,就能走出一条“务实且领先”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正为更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照亮方向。

上一个:中秋国庆放假通知 | 双节同庆,家国共圆!

下一个:致远携手百度智能云发布“企业级智能体联盟” 深化AI Agent产业落地

在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