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在推进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战略性支撑和引领作用。
随着新冠疫情的延续,企业数字化进一步提速,尤其在保障供应链通畅与安全方面,采购数字化作为重要一环,正快速迈进智慧供应链3.0阶段。
对标世界一流,提升央国企采购管理水平
2013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八部委发布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技术规范》,标志着招投标电子化时代到来。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2016年《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办法》、《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等。
之前很多央国企建设了自己的招标系统,开发了各自的招标电子化平台,但是这些系统都是分散建设的,没有统一的技术、数据标准。
2015年“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成为央国企招标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同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采购管理专项提升对标指标》,将国企采购电子化水平纳入提升指标,加快了央国企电子化招采系统的建设。
2021年也是“十四五计划”开局的第一年,国资委提出对标世界一流,加快央国企智慧供应链平台建设,促使招投标从电子化向数智化发展。电子招投标的技术架构也从最早单体IT架构,向基于微服务的互联网的架构演变,以保证整个招投标系统性能高可用,以及快速迭代上线。
一方面,央国企采购管理对标评估活动成效显著。国资委持续推进央企采购管理对标活动,旨在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水平,打造现代供应链。2021年,央企集中采购各项关键核心指标持续攀升,集中采购率、公开采购率、上网采购率和电子招标率达到88%、90%、80%和80%。
另一方面,央国企对标世界一流,进一步推动采购管理体系提升。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必须针对采购交易中部分企业存在的限制充分竞争、了解市场价格不充分、对供应商管理不严等薄弱环节狠抓提升,并以采购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下一步,央国企要完善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采购交易管控体系,建立健全面向更大范围的寻源询价机制,稳步推进企业采购管控体系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实时连接,深入做好供应商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带动全社会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
招投标走向结构化
传统的招标文件编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任务,不仅耗时长,容易出错,而且审核文件效率低,对编制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共享,历史数据也无法有效利用。
同时传统的投标工作企业信息、能力、资质、业绩重复编制,难以复用,并且投标文件制作时间长,评标过程需要频繁澄清等。
为了提高招投标效率和招标成功率,保证招投标合规,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投标体验,结构化招投标应运而生。
结构化招投标就是采购策略结构化、招标文件结构化编制、结构化投标。
第一,采购策略的结构化包括资质业绩条件、评审指标及权重、价格分计算方法、初评规则、详评规则等,都需要通过策略环节进行结构化。
第二,招标文件的结构化。招标文件已经在招标文件范本、文件智能审核、评审标准等方面实现了结构化。
招标文件动辄几百页,一份可能几万字甚至十万字。其实很多信息是固化的、通用的内容,完全可以进行结构的固化。相关字段可以结构化地填写进去,专家审核的时只需审核经过编辑的结构化字段,不用审核整个文本。
第三结构化的投标,实现资质业绩引用、技术参数结构化响应、结构化响应报价等。
对于供应商来说有了结构化的资格要求、业绩要求、技术参数,就可以在线进行结构化的响应,同时把企业资质、业绩进行结构化,企业可以进行资质档案的提前维护,投标时只需引用,提高投标的工作效率。
智能辅助评标实现多方共赢
招标人和评标专家两个角色的需求推动了智能辅助评标的发展。招标人担心专家专业性的个体差异,导致评标质量不稳定;整本文档阅读效率耗时长,效率低;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共享,历史数据无法有效利用等。
对评标专家而言,文件阅读量巨大,时间分配不合理。大量时间花在初评、业绩、商务等内容,较少能集中精力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大量查找、比较、验证等重复性工作,专家工作量大,容易出现疏漏。非结构化程度容易造成人为干预评标的结果。
为了提升评标的效率、评标客观性和质量,也减少专家的工作量,智能辅助评标应运而生。
整个智能辅助评标并不贯穿在整个招标全过程,基于结构化策略、结构化的招标文件、结构化的投标,以及开标阶段的解密和自动提取,作为评标阶段智能评审的一个基础。
在采购策略阶段,项目评分条款中的客观评审项进行结构化,预置供应商响应条款与计算规则。
在投标阶段,供应商通过投标文件制作客户端,按响应条款的格式要求逐项应答并上传对应的佐证材料。
在开标阶段,对投标文件解密后系统自动提取供应商结构化应答数据。
在评标阶段,实现围串标智能识别,根据预置的计算规则自动生成评审项得分, 供评标专家审核确认。
在授标阶段,自动按照模板生成《评标报告》,按照预置授权原则,推荐中标供应商。
用友BIP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辅助智能辅助评标。在符合性的评审中,可以通过OCR识别投标文件中的关键信息,直接调用投标人在供应商库中的资质证书进行比对,智能匹配评审结果,供专家进行参考,减少专家评审时查找、比对、核实的时间,提高评审效率和准确度。
在技术评审时,可以进行技术参数设定,评审过程当中根据供应商的响应值,程序给出得分供专家确认。
在围串标识别上,可以进行投标文件文本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投标文件文本,智能检查比对不同技术标投标文件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标书相似度智能分析。
通过对投标过程上传使用痕迹(IP地址)异常等识别供应商围标串标风险。通过IP地址高精准定位服务,可对登陆账户的IP地址进行定位,核验投标人的网络位置与物理位置是否统一。
另外,基于投资关系、任职关系和全量企业数据库,发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企业/企业董监高/投资人间的投资任职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关联;实现用户查看任意两家及以上目标企业/人或者两组目标企业/人的完整投资任职关系链路,找到不同主体间的隐性关系。
毫无疑问,智能辅助评标实现多方共赢。对招标方,整体采购周期缩短,评审差错情况大幅度减少。对投标人,全流程的电子化,减少了纸质投标文件印刷费用和投标差旅费, 降低了投标成本;对招标代理机构,评审组织工作量和难度降低,可大量节约评标费用支出。对评标专家,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央国企招投标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未来,央国企采购供应链转型加快,从信息化时代的电子采购,向数字化时代的智慧供应链转变。智慧供应链可以实现敏捷的需求管理、前瞻性的战略寻源、可预测的供应商寻源、自动化采购执行、可视化的物流仓储等。
央国企对标世界一流,智慧供应链平台建设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央国企招投标系统中的智慧供应链平台要深度嵌入到整个体系当中,与前端的品类策略密切相关,并与后端的电商和协同平台密切相关,同时整个采购招标平台要与供应商管理融合。前5年普遍建设的“电子招投标”和“采购商城”等系统,从系统理念、核心业务逻辑、系统定位、一体化程度、技术特点等方面需要全面升级。
未来招投标系统架构一定是基于微服务、云原生、容器化,基于松偶合的模式,很多功能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适应招投标业务的高并发要求,并快速迭代和优化。
招标系统将深度融入供应链体系,集成采购需求计划,支持物料编码,融入品类策略中心,支持战略寻源,招标与合同一体化与供应商管理联动。
招投标系统将是结构化智能化的,实现智能采购策略、结构化招标&投标、智能文件审核、智能辅助评标等。
同时,招投标系统将是一个社会化的平台,一要支持多租户,不光央国企内部使用,还可以开放给外部企业使用;二是多角色在线上协同,招标牵涉到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专家等,不同角色者应该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协同;三能力开放和平台开放,让更多的应用厂商可以在上面开发增值应用,如专家投票工具。
对标世界一流,近年来央国企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和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而下好央国企招投标和采购行业数字化改革的“先手棋”,必将带动企业采购和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